讀完《明朝那些事兒 陸》當年明月 著
本書副標題「日暮西山,萬曆年間—泰昌—天啟六年」。作者當年明月,本名石悅,中國湖北人,27歲( 可能是2009年的年齡,一般都會寫西元年出生,不會寫幾歲 )。
書云「迄今唯一全本,白話正說明朝大歷史」,可是在我看來這可不是一本好書。這本書寫明朝萬曆天啟年間發生的事情,所寫的內容結構鬆散,對於人物只有輕描淡寫,對於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交代得不清楚,有時還顯得牽強。也就是說,寫人物隨便寫寫,寫事情馬馬虎虎,內涵薄弱。而且作者很喜歡用現代的詞彙、用語和市井流行語加入文中,使得我看不懂到底是史籍原本就是這個意思呢?還是作者用自己的意思去改編成的故事小說?27歲年輕學者的思慮,寫成這樣的書也不意外。
史書的寫法
中國史書的寫法有紀傳體和編年體兩種。紀傳體是寫人物的故事,例如西漢司馬遷著《史記》,從傳說中的皇帝寫到漢武帝大約2500年,寫項羽、孔子、呂不韋等這類重要人物的歷史。
編年體是依照年代順序,寫該年所發生的歷史事件,例如北宋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鑑》,記載從周朝到五代十國,16個朝代1300餘年逐年發生的歷史事件。
明朝文官體系
明朝延續了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每三年大考一次,要當官、要報效國家、要光耀門楣,唯有參加考試取得功名一途。科舉考試只考「作文」,作文題目都和儒家思想有關,所以作文內容都應該是儒家思想才有機會上榜。飽讀儒家詩書,寫一手漂亮的書法,是狀元及第的不二法門。
取得功名的這群科舉士子到朝廷當官,建構成國家士大夫集團,也就是國家的文官體制。遵循儒家中心思想的官員,當以國家興亡為己任,自詡清廉、忠貞侍崇禎皇帝,明思宗朱由檢,明朝末代皇帝。
君、愛國愛民。因此,明朝言官對於各級官員糾舉、彈劾,對皇帝上疏勸導、建言不宜餘力。正面來看是忠君愛國,負面來看卻是挾怨報復、公報私仇、陷害忠良,對國家朝廷而言,造成文官體制混亂,黨派林立,相互攻訐,行政難行,最後導致明朝滅亡。正如明史所載「言事者益裁量執政,執政日與枝柱,水火薄射,訖於明亡」。
袁崇煥廣東東莞人,萬曆年間進士。最近有人自詡是袁崇煥,我們就來看看袁崇煥何許人也?
明朝末年,北方後金國大汗努爾哈赤,屢屢帶兵侵犯明國遼東地區的城池和領地,游牧民族侵略明國只會殺人放火和掠奪財務,不會佔領城池。關外整個遼東地區遭受後金國搶奪蹂躪,明國將領全無招架之力,朝廷無力與之抗衡。天啟皇帝徵詢朝廷官員有誰肯去關外守護國土、抵抗後金國?結果只有一介文官袁崇煥自告奮勇,自願到遼東守城捍衛國土。當努爾哈赤遇上袁崇煥,努爾哈赤久攻不下袁崇煥守備的寧遠城,而且最後兵敗身亡。至此,袁崇煥為國家立下大功,抵擋後金國攻勢,化解北京城淪陷的危機。後來,袁崇煥因故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那是另一段故事,以後有機會再說。
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崇禎皇帝,明思宗朱由檢,明朝末代皇帝。天啟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第16任皇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