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重返人類演化現場》

讀完《重返人類演化現場 》
(Thumbs, toes, tears and other traits that make us human)Chip Walter 著,蔡承志 譯。


作者 Dr. Sarah Brewer,英國知名醫生及作家。劍橋大學自然科學系畢業,著有50本以上的健康書籍,獲選2002年醫療記者。

200萬年來,人類從猿類演化到智人,有幾個極具關鍵的演化,這本書的主題,就是講到這幾個關鍵:大腳趾、拇指、咽頭、笑、眼淚、親吻。
400萬年前,南方古猿的基因突變,改變了足部大腳趾的結構,這種改變有利於站立和行走。318萬年前的露西,具有「固鎖式膝關節」和「短窄骨盆」,所以能夠挺直站立和行走。

演化至今,人類的一個足部就有26塊骨頭,完美的解剖構造可以跑步和跳躍,是自古至今,任何生物都無法做到的動作。當行走時,腳跟著地,接著足弓、腳掌、腳趾,最後由大腳趾施力而出。

200萬年前,人科動物的腦量逐漸長大,相對需要的腦溫散熱系統卻沒有同步演化,以至於腦溫過高無法生存,終至滅絕。但是也有人科動物,演化出一套「腦靜脈網絡」用來冷卻腦部的溫度,因此,腦溫可以獲得控制的情況下,腦量又逐漸增長,演化成後來的巧人或直立人。

200萬年前,巧人(Homo habilis)由某支南方古猿演化而來,腦量只有680ml,已經長出了拇指,所以會製造工具、取食肉類和意識溝通,學界歸之於人屬,可能是現代人類的祖先。實際上,巧人的解剖結構似於猿類。

150萬年前,直立人製造和使用精細、堅固的手斧,歸功於那對具有拇指的雙手。會用臉部表情和肢體和同伴溝通,類似現代人類的嬰兒。因為發聲相關器官和神經通路,發育還未完成,所以沒有語言能力。

腦容量演化過程中,前額葉皮質是瞬間、最新出現的部位,在我們額頭正後方,這是人類腦袋最複雜的部位,高階思維(規劃、想像、語言、空間計算、視聽嗅觸覺、感覺、理智考量)都在這裡進行,約佔腦部的80%,是其他生物沒有的部位。

人類站起來之後,頭部就往前頃,於是拉長了脖子、生成咽頭,這部位就是發聲的共鳴腔,後來人類才可以發聲、講話。新進演化出來的腦部皮質,可以接受聽覺、視覺的訊息,和舊腦區共同掌控情緒,可以產生哭和笑,當然哭笑時還跟許多的器官和肌肉相關,這都是演化的結果。

人類演化花了七百萬年的時間,每一種演化項目,學者都說是剎挪之間完成,這剎挪之間可以是十幾萬年到幾百萬年,因為相對地球46億年,百萬年真的是微不足道。現代科技的進步,卻真的是在百年間剎挪完成,人類演化的速度追不上科技的進步,所以,今後人類演化過程,勢必被科技插上一腳,這一腳到底多大?可以預期的,應該是不小。這不需要千年萬年那麼長的時間,十幾二十年後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