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臺灣第一領事館:洋人、打狗、英國領事館》

讀完《臺灣第一領事館:洋人、打狗、英國領事館》
The story of the British Consulate at Takow, FormosaDavid Charles Oakley 著,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編譯。

讀這本書,要感謝我鄰居好友@Henry Violins,他是位老外,提琴工藝師。他看過我貼臉書的讀書心得,知道我喜歡閱讀在地文史,於是借給我好幾本他的珍藏,有關早期臺灣、高雄的圖文書籍,包括這本《臺灣第一領事館》。

本書敘述高雄西子灣英國領事館的歷史,作者是英國人,是@Henry Violins的朋友。初版由漢王飯店林富男董事長出資發行,林董夫人史育女女士翻譯。現有版本由高雄文化局編譯出版,我的看法是文化局「整碗捧去」,吃現成的。而且文化局沒有用心審稿和批註,例如英國領事制度、領事官駐地和位階、貨幣(英鎊、日圓、金元、銀元)的使用,都讓我莫衷一是。文化局在文後補述近來領事館的演變,敘述這些事件時,只有年度、沒有日期,執筆人的怠惰令人遺憾。

一個題外事件,1895年日本軍隊侵臺,黑旗軍劉永福的三子劉成良駐守打狗碉堡(現在的旗後砲台),21日清點彈藥時,火藥庫爆炸死了70人,幾乎是所有的兵員。1015日上午7時日軍進犯打狗,下午4點在打狗碉堡升起日本旗幟,清軍根本不堪一擊。1020日劉永福逃離臺灣,1021日安平和臺南投降,安平砲台(現在的億載金城)升起日本旗幟,

書中所說的外國人墓園,在西子灣登山街60巷附近,《異鄉.家塚:打狗外國墓園的故事 》這本剛剛出版的書應該有詳盡的說明。連結官邸和山下辦公室的登山古道(唐納森步道),不知道有沒有開放,要找時間去探險看看。

翻譯的書不容易看懂,我看第一遍時霧煞煞,再看第二遍,把時間表整理出來,清楚些了。

1861.7             英國副領事官羅伯特郇和(郇:音詢,Robert Swinhoe,或譯史溫侯)來臺,奉命在臺灣府設立「英國駐福爾摩沙領事辦公處」,隸屬福州領事。
1861.12           臺灣府事務鮮少,郇和搬遷到淡水。
1862.5             郇和因健康不佳,歸國養病。
1864.1             郇和返回淡水。
1864.8             打狗開放貿易,郇和被召回打狗,重新設立副領事館。
1864.11.7        英國政府向寶順洋行租賃三葉號收容船,在該船上設置副領事館。
1864.11           郇和取得「位於打水灣哨船頭土地」的永久租賃權,在潟湖北邊(鼓山區登山街60巷內)。
1864.11           天利洋行在旗後潟湖南邊,永久租用了一塊地,用廈門的工匠和材料建新房子。
1865.2.4          郇和升任駐臺總領事,向英國派駐北京大臣負責。
1865.5             三葉號收容船合約期滿,郇和使用永久租賃權租了「旗後的土地」,這土地在潟湖岸邊,包括土地上兩層樓的中式房子。郇和入住這裡當作領事辦公處(旗津區海岸路19巷的西邊)。
1865.8.30        郇和寫信給駐北京代理公使威妥瑪表示,對於現有在旗後的居住環境和房子空間不滿意,懇求公使租賃天利洋行在旗後新建的房子。
1866.3.1          郇和去廈門代理領事官,並且保留他臺灣領事職位,臺灣領事業務由倭妥瑪管理。
1866.5.1          租下天利洋行在旗後的新建房子,當時領事館並未立即進駐。
1866.5中旬    領事館進駐天利洋行在旗後的新建房子。
1868.8             天利洋行因為破產,把天利洋行在旗後的房子賣給德記洋行,仍舊作為英國領事館使用。
1868.11           因樟腦貿易和宣教活動,代理領事吉必勳動用砲艇外交。
1871以後       經北京公使同意,「位於打水灣哨船頭土地」的一部分土地,作為打狗外國人的墓園,並建了一座教堂。到1895年為止,約有30位外國人長眠於此,包括2位婦女3位小孩。
1872                1868年的砲艇外交事件,領事業務從打狗遷移到臺灣府,向許建勳租用臺灣府城的新領事館。
1873                郇和卸任。
1876                上海的英國工部衙門爭取到購買打狗領事館舍土地的預算。
1877.1             工部衙門量地官馬歇爾取得兩塊土地,81英鎊購買官邸用地(換算成2013年幣值約800英鎊或新臺幣36萬元),470英鎊購買辦公處用地(換算成2012年幣值約47,000英鎊)
1877.2             批准1800英鎊的預算,建造助理領事官官邸,包括單身宿舍和領事辦公室。巡捕住所和牢房預算另計。
1877.4.2          馬歇爾草擬建築工程計畫,要求威廉鮑爾技師前來監工。
1877.7             變更工程設計,官邸單身宿舍升格為副領事官等級的公館,辦公室和巡捕住所、牢房同地興建。
1877.10.28      郇和去世(183691日-)。
1877.11           有雅芝被指派駐福爾摩沙總領事。
1878           開始進行建築工事,查爾斯梅維爾唐納森擔任臨時監工。
1878.5.1          有雅芝到達打狗就任總領事。
1878.5.31        領事有雅芝以英國工部主任的名義,將「位於打水灣哨船頭土地」重新簽訂一份永久租賃權合約。
1878.10.25      「位於打水灣哨船頭土地」向英國工部登記在案,英國外交部文件稱為「領事館區」。
1879.2             追加預算700英鎊之外,再追加400英鎊,包括建造官邸和辦公室兩地的費用。
1879.4             領事館在旗後德記洋行的房子租約到期。
1879.4             完成領事官邸工事。
1879.4.26        官邸啟用、領事有雅芝入住。
1879.6.30        完成領事館辦公室工事。
1879.10           有雅芝離臺,前往廣東擔任領事,何藍田代理領事官。
1880.1             霍必瀾到任代理領事官,直到1893年,大部分的時間都住在領事館官邸。
1880                郇和遺孀克莉絲汀娜要求,「旗後的土地」永久租賃權轉給怡記洋行的傑美笙艾理士。
1881.2.13        新任領事官喬治費笠士駐守臺灣府。
1882.7             費笠士離開福爾摩沙,副領事官湯瑪斯倭妥瑪接任正式領事官。
1883                旗後的土地永久租賃權轉給德記洋行。
1884.1.14        霍必瀾夫人去世,安葬在外國人墓園。
1884.2             霍必瀾離開福爾摩沙,赫思義駐守打狗領事館。
1884.6             德記洋行在旗後的房子賣給陳順和。
1885.7             赫思義到日本養病,打狗領事館無人駐守。
1886.1.14        紀念霍必瀾夫人,在墓園興建的追思堂啟用。
1886.4             霍必瀾回到打狗,719日正式派任領事。
1892                地震和颱風異常多,對領事館建築帶來毀滅性的傷害。
1893.8             霍必瀾被任命為漢口領事,離開臺灣,領事業務交給安布羅斯約翰孫德雅。
1893.10           胡立檣接任領事。
1895.4        日本人入臺,胡立檣遷到安平。
1895.10.14      日本告知英國計畫攻擊打狗,領事館的中國僕役拒絕離開領事館官邸,反而帶著家人躲在官邸避難,事後無恙。
1895.10.15      日本軍隊占領打狗。
1895.11.30      胡立檣接獲英國外交部國務卿指示,臺灣領事官員成為英國駐東京公使恩尼斯特梅森薩道義爵士的下屬,此後,領事官員被要求能說日文。
1896.4.23        會說日文的新任領事喬瑟夫亨利朗福抵達安平。
1896.4.30        朗福抵達打狗,從胡立檣手中接下打狗領事館的管轄權。
1896.12           朗福回日本擔任長崎領事,葛里菲斯接手領事業務,駐臺南。
1897.2             新任領事威廉喬瑟夫肯尼到任,駐打狗。
1900.1.16        英國工部花費6208金元,進行官邸屋頂更新、迴廊重建,以及各種雜項修理與更新,由羅伯約翰海斯汀監工,酬勞564金元。
1900.11.16      官邸修繕完工,比合約日期晚了六個月。
1901.6             英國工部花費2035銀元,進行領事辦公室整修,由海斯汀監工,酬勞450銀元。
1903                阿佛列恩尼斯特威勒曼接任福爾摩沙南部最後一任領事,駐臺南。
1905.11.20      威勒曼向鳳山廳申請,將領事館兩塊土地和外國人墓園土地,登記在大英工部與公共建築委員名下。
1907.9.18        代理領事官阿弗列李察佛斯,向鳳山廳申請領事館業務及外國人墓園業務,登記在大英工部與公共建築委員名下。
1908.7.1          因領事館官邸和辦公室閒置,租給怡記洋行。
1911.4             因南臺灣領事辦公重心移到淡水,以每月7元日幣僱用管理人看管打狗領事官邸。
1925.12.4        打狗和安平領事館物業,除了外國人墓園之外,以總額78,511.89日圓出售給日本政府。
1929                日本政府將領事館官邸改設為「臺灣總督府高雄海洋觀測所」。
1932                日本政府將領事館辦公室改設為「高雄州水產試驗所」。
1939                日本政府將領事館辦公室改稱為「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場高雄之場」。
1946                國民政府將領事館官邸定名為「臺灣省氣象局高雄觀測所」。
1950.6             國民政府將領事館辦公室定名為「臺灣省水產試驗所高雄分所」。
1976                水產試驗所高雄分所搬遷,成為員工宿舍。
1977                賽洛瑪颱風造成領事館官邸斷垣殘壁。
1985                高雄市政府修復領事館官邸,闢為「高雄史蹟文物陳列館」。
1987.4             內政部公告打狗英國領事官邸為二級古蹟。
2003                高雄市政府將領事官邸以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形式展現(簡單說就是賣咖啡)。
2004                水產試驗所高雄分所員工宿舍搬遷。
2005                高雄市政府公告「領事館辦公室及登山古道(唐納森步道)」為市定古蹟。
2009.7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將原「打狗英國領事館」的洋樓,正名為「打狗英國領事官邸」,將山下建築物正名為「打狗英國領事館」,同時整修領事館和古道。
2013.11.12      英國領事館辦公室和登山古道,與英國領事館官邸以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為名開放,需購票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