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

大學學測准考證

今、明兩天,107年度大學學測。

今年學測和往年最大的不同,是首度取消製發准考證,考生可以用5種證件應試,包括:國民身分證、附有照片健保卡正本、居留證正本、護照正本、駕駛執照正本。

自此,准考證走進歷史,以後,只能在博物館看到。

2018年1月25日 星期四

大東濕地公園

鳳山大東濕地公園,在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正對面,面積不大,其實只是一般公園,公園內有個不大不小的池塘。

這公園應該不能算是濕地公園,因為不具備陸生生態和水生生態的生態環境。是不是濕地公園不重要,能夠賞心悅目就好,有空去走走看看吧。








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一口氣讀完大明史:令人不可思議的明王朝》(下)

讀完《一口氣讀完大明史:令人不可思議的明王朝》劉觀其 著。(下)

明武宗朱厚照,太子時期興趣廣泛,鑽研踢球、音樂、字畫、宗教,學習梵文和阿拉伯文。登基後,喜愛遊樂,就在皇宮外興建娛樂中心「豹房」,豹房裡面有佛寺、校場和密室,有歌星、演員、樂隊、小丑、僧人、道士進駐其中,當然,他也搬進豹房裡住,不住紫禁城的乾清宮。朱厚照會寫劇本,編導戲劇,也會表演和動物搏鬥。他親自挑選美女送進豹房,包括外國女人、妓女、寡婦,就這樣夜夜笙歌,荒淫無度。偶而也溜出皇城,去喝酒、聽戲、嫖妓,揚州妓院、妓女的聲名和身價,因為皇帝的臨幸而水漲船高。

韃靼部落騷擾大明邊境,朱厚照為了一圓將軍夢,在群臣反對之下,自封大將軍親自領兵出征,皇軍和韃靼人對峙兩次,朱照厚都擊敗敵人獲得勝利。自此之後,韃靼人不敢再進犯大明,朱照厚就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英明神武。爾後,邊境無事,朱厚照覺得英雄無用武之地,於是自己帶領了一萬七千人的軍隊,巡視邊境。他著騎著馬,背著弓箭,五個月走了一千多公里路,憑著超凡的毅力和勇氣,走完全程。

萬曆帝師張居正,小時候是一位神童,2歲識字,5歲作詩,12歲考取秀才,23歲進士及第後,進入中央政府任職,並擔任太子朱翊鈞的老師。朱翊鈞10歲登基,張居正取得內閣大權,擔任首輔(明朝宰相)。張居正具有深刻的法家思想,進行稅制改革推行「一條鞭」法,將繁複的賦稅和徭役,改以銀兩徵收。並發明「考成法」,對全國中央和地方官員進行績效考核,主要考核項目是徵稅達成率和工作效率,凡是績效不佳的官員,就降職或革職。

改革,就一定會衝擊到既有利益者,包括官僚、地主、財閥。張居正執政期間,上疏彈劾者絡繹不絕,但是這些人不是丟了烏紗帽,就是被捕入獄,更甚者入獄後身受酷刑,沒死也半條命。萬曆十年,張居正痔瘡發作(現代醫學說可能是直腸癌),臥病在床三個月不見好轉,後來手術失敗,元氣大傷,與世長辭,得年58歲。

張居正死後,朝廷政敵上疏清算,要討回公道。於是,被張居正提拔的官員皆被削職,或被逮捕下獄。萬曆下令查封關閉張宅,張居正家人來不及逃出來,餓死在宅邸裡的有17人,其餘有自殺的、充軍的、逃亡的,遺害禍及族人。直到天啟皇帝才回復了張居正的名譽。

明武宗朱照厚。
明神宗朱翊鈞。
萬曆首輔張居正。

2018年1月9日 星期二

《一口氣讀完大明史:令人不可思議的明王朝》(上)

讀《一口氣讀完大明史:令人不可思議的明王朝》劉觀其 著。(上)

朱元璋立長子朱標為太子,並全力栽培朱標將來繼位能夠成為一位好皇帝。朱標也很爭氣,勤奮學習,立志當個仁君,不要像他父親一樣動不動就殺人、抄家滅族。只可惜等待時間過久,朱標等不到登基的那天,37歲就去世了。

朱元璋駕崩,朱標的長子朱允炆繼任皇位,是為惠宗。朱允炆繼位後一年內削蕃五位親王,讓他們成為庶民。燕王朱棣(音地,朱元璋四子)駐守北平,深知削藩早晚會輪到自己,於是暗中徵兵、打造兵器,發動「靖難之役」奪取政權。當朱棣攻進應天(南京)皇宮時,朱允炆放了一把火燒掉皇宮,自此銷蹤匿跡、人間蒸發。明成祖朱棣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朱允炆,但是朱允炆一直下落不明。

朱棣的長子朱高熾是個大胖子,病態肥胖,行動不便,個性溫文儒雅、仁心寬厚,也因此不得朱棣的歡心。朱棣喜歡次子朱高煦,因為朱高煦會打仗,個性比較像自己,也像爺爺朱元璋。朱高煦也一直想當皇帝,就使出各種壞手段,中傷迫害哥哥朱高熾。雖然如此,朝臣們還是擁戴朱高熾,最終,朱高熾繼承了皇位,是為仁宗,是一位英主。

仁宗在位八個月駕崩(可能太胖的緣故),傳位長子朱瞻基,是為宣宗。此時,朱瞻基的叔叔朱高煦還是妄想當皇帝,於是策劃叛變奪取皇位,未料,叛軍不敵中央軍,朱高煦被俘。由於朱瞻基的個性和他爸爸一樣仁心寬厚,所以沒有殺掉叛變的叔叔,只把他監禁在牢裡,並且時常去探望他。某次,朱瞻基又去牢裡探望叔叔,朱高煦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對,使了一招掃堂腿,撂倒了朱瞻基,好在龍體無恙。朱瞻基一氣之下,命人找了一個大銅缸來,把朱高煦罩住。朱高煦力大無窮,把大銅缸頂了起來,又使力的旋轉。朱瞻基看了好笑,命人取了乾柴、炭火,在銅缸周遭燒了起來,朱高煦一命嗚呼。

蒙古瓦剌部落的也先酋長,因為進貢明皇帝的回饋品(皇帝回贈的禮物)被朝廷司禮監王振污掉,經反應陳情無效,就舉兵進犯明國邊境,攻克邊境重鎮大同,邊境衛戍官兵全軍覆沒。這時候,什麼都不懂,只會貪污的首席太監王振,建議英宗朱祁鎮仿效宋真宗御駕親征、鼓舞士氣。英宗也想在史書上留下英名,覺得這點子很好,於是不顧朝臣們反對,率二十餘萬大軍出征蒙古。

英宗部隊行軍還沒到前線,據報前線戰事吃緊、敵軍兇狠,皇師不宜前行,於是王振又建議英宗班師回朝。皇師回朝時,也先部隊在後緊追不捨,皇師的行軍路線又被王振改來改去,於是,英宗部隊就被困在河北境內的土木堡。被圍困的英宗部隊,官兵們毫無士氣又缺糧缺水,終於,也先部隊擊潰英宗大軍,隨行文武大臣五十餘人陣亡,英宗投降被俘,王振被護衛將軍樊忠大錘搥死。史稱土木堡之變。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漢室江山興衰史》

讀完《漢室江山興衰史》魏得勝 著。

作者是中國人,我看過幾位中國作家寫的歷史故事,各個文筆流暢、思路清晰,內容紮實、寫得極好。這本書,作者一邊寫漢朝,一邊譴責中國專制政權,以古諷今。

周朝,天子分封諸侯,諸侯都是天子的姬姓親戚,也就是各國的國王,天子是天下諸王的共主。各國國王統治自己的領地,天子都不過問,按時朝貢就好。

嬴政滅六國,建立秦帝國,自稱始皇帝,實行郡縣制(類似現代的省、縣市),中央極權,沒有諸侯。

項羽推翻秦帝國,分封諸王,包括秦前的各國和劉邦,自稱西楚霸王,沒有稱帝。分封的各國各自為政,和周朝一樣,只是沒有共主。

秦亡,劉邦和項羽纏鬥五年,最後項羽自刎,劉邦稱帝,建立漢帝國。這個影響中國深遠的「漢」字,起源於劉邦被項羽封為漢中王。

劉邦稱帝後,分封諸侯,有劉姓王和異姓王(建國功臣)。劉邦很擔心諸侯叛亂,就和呂后聯手先剷除異姓王,再除掉部份劉姓王。景帝時,因為削藩引發七國之亂,景帝劉啟平定叛亂,誅殺劉姓宗室。自此之後,漢帝國承襲秦朝郡縣制,建立中央極權政府。秦漢以來,中央極權政府統制中國二千多年,直到民國初年,短暫的脫離極權統治,然後再由中共極權統治中國至今。

前195年,劉邦駕崩,呂雉以皇太后身分臨朝親政八年,大封諸呂,《史記》、《漢書》等正史均以本紀為呂后作傳。前180年,呂后去世,丞相陳平率老臣及劉氏家族,誅滅呂氏滿門,迎立代王劉恆繼承帝位,是為漢文帝。

文帝主張振興農業,免除農民的賦稅。生活簡樸,穿草鞋上班,一件衣服穿二十幾年。他認為肉刑不仁道,連坐法違反人權,於是廢除肉刑和連坐。這些德政文帝朝才有,接下來的景帝,為了維護政權,什麼亂七八糟的手段又都來了。

極權統治的漢朝,國稅局和法院都是皇家開的,用嚴厲的賦稅、徭役、嚴刑、峻法壓迫人民。武帝時,為了討伐匈奴大徵稅賦,百姓生活極其窮困,腰斬、宮刑、連坐法等酷刑、酷法,讓官民生活在恐懼之中。在思想控制方面,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學校教育、考試、任官皆以《五經》為尊。

漢朝,有許多年輕皇帝,這些年輕皇帝又很早逝,所以繼承帝位的就都是幼稚皇帝。這時候,年輕皇帝的年輕王后就躍升為皇太后,為了保衛幼稚皇帝的皇權,皇太后不得不臨朝親政,以免皇權外落。

臨朝親政,就必須有完整的執政團隊,於是,皇太后娘家的兄弟和家族親友,就順理成章成為執政團隊的核心成員。西漢末年,皇太后王政君的姪子王莽,就是以外戚身份入主皇室,後來篡漢建立新朝。

外戚勢力傾巢而出,掌控朝廷裡裡外外,皇帝為了剷除外戚勢力,就得倚靠宦官,於是外戚和宦官連番上陣,把持朝政。直到東漢末年,袁紹誅殺宦官,皇室式微,政局進入軍閥割據時代。

漢高祖劉邦。
西楚霸王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