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改寫地球史的25種石頭故事:人類如何破解地質學上的重大謎團》(上)

讀完《改寫地球史的25種石頭故事:人類如何破解地質學上的重大謎團》(The Story of The Earth in 25 Rocks:Tales of Important Geological Puzzles and the People Who Solved Them)唐納德.普羅泰羅(Donald R. Prothero) 著,甘錫安 譯。(上)

這本書說了25篇有關地球科學的故事。例如我聽過的鐵礦、煤礦、放射鈾、火成岩、侏羅紀、隕石、月球、銥地層,還有我沒聽過的蒸發岩、藍片岩、混積岩、濁流岩、疊層石、交角不整合。我覺得很有趣的一本書。

先講月球。
太陽系在45.68億年前形成,那時候的地球就是一團火球,到處都是不停噴發的火山、流竄的岩漿和炙熱的地殼。不久(3K-5K年之後),一顆和火星般大小,命名為忒伊亞(Theia)的天體撞上地球,撞擊後忒伊亞沒入地球,並撞出一坨熔岩飛離地球,進入地球軌道、繞行地球,這坨熔岩就是現在月球的原型。

這「大撞擊說」說明月球形成的來龍去脈。太空人從月球帶回來的岩石,是由斜長岩和黑色玄武岩構成,這成份和地球上部地函(火山噴出的熔岩)相當接近,而且月球岩石所測得的年齡大多為40億年以上,最古老的為45.27億年前,地質成分、定年和地球幾乎相同。

當時月球和地球的距離只有現在的1/10,經過45億年離心力的作用,現在相距384K公里。也因為兩者引力相互牽引的關係,月球和地球自轉逐漸變慢,現在月球已經停止自轉。最早,地球8小時自轉一圈,6億年前21小時一圈,到現在24小時一圈。6億年前,地球公轉一圈430天,4億年前400天,1.5億年前380天。

談談煤礦。
石炭紀(3.59億-2.99億年前),植物演化成為大型陸地植物,大量生長在廣大的沼澤區,生長期間,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當時的生態,尚未出現攝食木材的昆蟲和分解者,所以樹木死亡沈入沼澤污泥後,並不會腐化。地殼變動,這些沼澤中大量的植物殘骸,保存大量的碳,埋入地底,成為現代的煤礦。如今,世界各地發掘的煤礦床大多位於石炭紀地層,原因在此。

工業革命帶動媒的需求,1800年,全世界83%的媒產自英國。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軍事需求,1918年,美國媒產量6.8億噸。今天,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產媒國,2008年,產量超過28億噸,佔全球40%。

條帶狀鐵層。
岩層中有紅色條帶狀鐵質,約數公釐到一公分厚,鐵層和條帶狀純矽石交錯出現,交錯的條帶狀層可多達數千層。

太古代(40億-25億年前),含鐵質的熔岩噴發到地表形成玄武岩,岩石經過長期風化,產生大量游離鐵。當時大氣含氧量極低,河流、大海中幾乎沒有含氧,風化的游離鐵被水沖刷沈入海底,鐵質幾乎不會氧化,形成條帶狀鐵層。近代發現大型條帶狀鐵層,在澳洲的哈莫斯利山脈、蘇必略湖周圍的鐵山,以及巴西、俄羅斯、烏克蘭和南非等地。



月球形成的「大撞擊說」。
露天煤礦。
條帶狀鐵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