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一看就懂!有趣的地層學》

讀完《一看就懂!有趣的地層學》目代邦康 , 笹岡美穗 著,王姮婕 譯。

這本書以日本列島為例,用簡單易學的內容傳授地質學相關知識,是學習地質學入門不錯的選擇。可惜的是,譯者對於地質方面的專業知識不足,以至於翻譯的專有名詞和台灣慣用的專有名詞不太一樣,讀起來有點霧煞煞。

話說回來,與其去看這本日本的地質學入門,還不如去看《一看就懂地理百科》、《一看就懂台灣地理》這兩本書,這兩本書除了介紹地質學基礎知識之外,還可以當工具書、導覽書,介紹台灣各地山川河流的地景、地貌,實在是非常實用的兩本書。我買了,喜歡旅遊的朋友,我建議你也去買來看。





2021年9月9日 星期四

《萬物簡史 I沒有盡頭的宇宙》

讀完《萬物簡史 I沒有盡頭的宇宙》(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 著,師明睿 譯。

天文宇宙這個領域真的是遙不可及,讀這本書要用許多的想像力,縱使本書作者用淺顯易懂的文筆傳遞基本概念,還是很難懂。

137億年前,在一個沒有空間、沒有邊際的地方,有一個奇異點(Singularity)。某時,這個奇異點發生爆炸、迅速膨脹,同時釋出巨大能量,不到三分鐘的時間,這個奇異點就擴大成為現在的宇宙,現今宇宙98%的物質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形成。這就是宇宙形成的暴脹理論,也稱為大霹靂。

英國生物學家霍登說:「這宇宙不只是比我們所認為的還更古怪,它根本是怪到我們無法想像的地步。」

太陽系原本有九大行星,最遠的冥王星在2006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降級為矮行星,太陽系只剩八大行星。從地球到遙遠的冥王星,光速前進就得要七小時,天文學家怎麼知道這距離有多遠?我很好奇、很納悶、無法想像。

英國天文學家哈雷,他在1682年看到一顆彗星,他認為這顆彗星和1456年、1531年、1607年劃過地球上空的彗星是同一顆。在他去世16年後的1758年,這顆彗星被命名為哈雷彗星,大約每76年會經過地球一次。

地球距離太陽多遠?天文學家會利用金星凌日的機會,計算地球和太陽的距離。1769年金星凌日,法國天文學家計算出這距離稍微超過1.5億公里,十九世紀兩次金星凌日,天文學家修正這數字為1.4959億公里。今天,地球和太陽比較精準的距離是1.495978706901億公里。

1650年,愛爾蘭教會總主教尤薛爾研究《聖經》和史料後說,地球是在西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中午創造出來的。1859年,達爾文在《物種原始》中宣稱,地球的年齡長達306,662,400年。現在,學界咸認地球在46億年前形成。

元素週期表是俄國聖彼得堡大學門得列夫教授在1869年發表的。化學元素的縮寫根據它們的希臘或拉丁文名稱,Fe的拉丁文ferrum,Ag的拉丁文argentum,而N、O、H的英文名其實源自拉丁文。氦是在觀察日食時,透過光譜儀發現躲在太陽裏,為尊崇希臘太陽神Helios,將氦取名為helium。居禮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釙和鐳,為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將釙命名為polonium。

左邊2011年版,右邊2006版,都是第一版。
金星凌日過程圖。
八大行星。
元素週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