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耶路撒冷的移居者:一段在衝突中探求接納,在絕望中發現希望的異鄉生活告白》

讀完《耶路撒冷的移居者:一段在衝突中探求接納,在絕望中發現希望的異鄉生活告白》
(The Unlikely Settler) Pelham Lipika 著,曾志傑 譯。

作者生長在印度邊界的孟加拉,信仰傾向印度教的無神論,爸爸是穆斯林。在倫敦時,她嫁給篤信猶太教,卻不願入籍以色列的英國猶太人。這本書在講她們一家人移居耶路撒冷所發生的故事。

讀完這本書,我對於「以色列、巴勒斯坦、加薩走廊、以巴衝突」這些名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1881年之後,猶太人陸續返回巴勒斯坦古猶太國地區定居,1948年以色列獨立建國,當地超過70萬巴勒斯坦人被迫離開家園,成為難民。

為什麼會經常「以巴衝突」?我簡單說明。
以色列人是猶太人,巴勒斯坦人是阿拉伯人。巴勒斯坦在以色列境內,以色列很強,巴勒斯坦很弱。
以色列經常欺負巴勒斯坦,包括水電瓦斯都以較高的價格賣給巴勒斯坦。因此,巴勒斯坦人非常痛恨以色列人,三不五時就給以色列來顆自殺炸彈,以表達對以色列的不滿。自殺攻擊後,在巴勒斯坦境內的各式各樣救援組織,聯合國的、NGO的、運食物的、幫助難民的、醫療的,所有人得通通停工、立馬躲起來,因為以色列政府馬上就會展開軍事報復行動。很快的,或空襲轟炸、或地面炮轟、或軍隊開進去掃射,等等軍事行動完成之後,這些救援組織成員,才又陸續復工。
這就是現代的以巴衝突,也是救援組織們窮畢生之力,永遠也無法完成任務的原因。

以前,這區域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和睦相處,是歐裔猶太人回到這裡、建國之後,才仇視當地阿拉伯人,造成今天這種局面。

加薩走廊,巴勒斯坦難民區。2005年以色列自加薩全面撤軍,並撤離所有猶太移民。該區由哈瑪斯(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治理,主張對以色列用兵,然而,加薩內部意見分歧、紛爭不斷。加薩哈瑪斯對以色列用兵的結果,就是平民死傷無數,雙方更加敵對,和平無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