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 :人類的原始記憶與演化》 (下)

讀完《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 :人類的原始記憶與演化》(The Wild Life of Our Bodies: Predators, Parasites, and partners that shape what we are today) 羅伯.唐恩(Rob Dunn)著,楊仕音,王惟芬 譯。(下)

所有的哺乳類動物,都只在嬰兒時期能夠吸收母乳,成年後因為腸道缺乏乳糖酶,就無法吸收乳品,勉強食用的結果,可能腹痛、腹瀉或脹氣。

現在的牛種,在9000年前由歐洲原牛演化而來。當時歐洲的人類,嘗試食用牛乳。因為牛乳含有乳糖,乳糖是雙糖結構,那時侯人類的腸道缺乏乳糖酶,無法分解乳糖,因此,乳糖耐受力高的個體,就能多喝牛乳、吸收牛乳的營養,就更具備遺傳優勢。

乳糖酶可以將牛乳分解為單乳糖和葡萄糖,才能為腸道吸收。各地人類和原牛共生演化的同時,基因突變,成人腸道產生了乳糖酶,因此可以食用乳品,異於其他哺乳動物。但是,不是全世界各地的人類都會演化出乳糖酶,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當地的馬雅人、印加人、印第安人,都不具有乳糖酶。現在的人類,有25%也不具乳糖酶,40~50%只有少量乳糖酶。

一萬年前,人類到處採食、狩獵,食用的物種數以萬計。進入農耕社會之後,因為定居,食用的物種逐漸減少。現在,全球人類的食物,75%由6種植物和1種動物提供,不再多樣性。

1958年,毛澤東說,麻雀會吃穀類是害蟲。於是全國開始撲殺麻雀,當年打死了19.6億隻麻雀。翌年,蝗蟲禍害全國,發生嚴重的饑荒,糧食歉收,餓死不少人。

當我們的祖先遇見掠食動物時,大腦的杏仁核馬上感知,激發腎上腺素,同時加速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以便閃躲危機,通常是逃跑居多。這樣的情境和身體反應,一直遺傳到我們現代人的身上。當我們遇到任何危險和感到不安時,生理反應也是如此,只是現代人遭遇的危險和不安的情境,比我們的祖先複雜許多,例如交通事故、吵架、面試、沒錢。這些情況很容易引起焦慮,很多人飽受焦慮之苦,因為生理機能沒有辦法有效解除這些情境,所以,就醫、吃處方藥、使用毒品、自戕、花錢購物、暴飲暴食,就成為選項之一。

我們看到獅子老虎會害怕,是因為經驗、教育還是遺傳?從來沒有看過獅子老虎,生活和教育也沒有聽過獅子老虎,這樣子的人,有一天看到獅子老虎,他會不會害怕?會的,和羚羊一樣,他會害怕,因為演化和遺傳的記憶。

馴化的牛豬羊就不是這樣子,一萬年前野生的牛豬羊,遇見掠食動物,就是逃跑。馴化的牛豬羊,已經完全沒感覺,拿把刀在牠面前晃一晃也沒感覺,進到屠宰場也沒感覺。

非洲有一種叫做嚮蜜鴷的鳥,喜食蜂卵、蜂幼蟲和蜜臘,但是牠們的短喙無法破壞蜂巢。於是,當牠們發現蜂巢時,就飛到人類附近,發出特殊的叫聲,以召喚人們前去採食蜂蜜。當人們取食蜂蜜後,蜂巢內的卵蟲和蜜蠟就成為嚮蜜鴷的食物。350年,印度人發明了甘蔗製糖,後來甜菜和玉米都能製糖,直到現在,人類對於野生蜂蜜的依賴不是那麼重要,所以,嚮蜜鴷和人類相互依存的關係也逐漸淡去,嚮蜜鴷也就逐漸稀少。

10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生活在非洲,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身上毛茸茸的充滿毛髮。後來毛髮脫落,日光照射身體,皮膚就演化產生黑色素,以便抵擋紫外線,保護皮膚,於是產生了黑色人種。當人類離開非洲進入高緯度地區,日照減少,黑色素阻擋陽光照射,無法產生維生素D,所以基因突變的白皮膚獲得演化優勢,於是產生了白色人種。

黑皮膚阻擋了陽光照射,人體無法產生維生素D,會得佝僂病,白皮膚無法抵擋過量的紫外線,容易得皮膚癌。遠古人類毛髮脫落的原因,可能是為了不讓體外寄生蟲附著在身體上,以減少這些寄生蟲帶來的疾病。

人類懼怕獅子老虎,是演化遺傳的結果。人類喜愛藍藍的天、藍藍的海、綠油油的草地,是教育、經驗還是演化遺傳?人類愛吃甜食,喜愛鹽味和脂肪,是教育、經驗還是演化遺傳?這本書沒有說,我還不知道。

10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生活在非洲。
嚮蜜鴷,喜食蜂卵、蜂幼蟲和蜜臘。
1958年,中國撲殺麻雀,當年打死了19.6億隻麻雀。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中華民國的國歌

中華民國的國歌,現行使用版本定於1937年。

此歌曲先有詞而後有曲。歌詞又名「黃埔軍校訓詞」或「總理訓詞」,為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在1924年6月16日舉行的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對該校師生發表的訓詞。

1928年底,中國國民黨將總理訓詞定為黨歌、並對外徵求曲譜,最終由程懋筠的作品獲選。

國民政府在1930年決議先以「中國國民黨黨歌」代用為國歌,之後對外徵求創作,但均定為「從缺」,此歌曲遂於1937年正式定為國歌,此後便沿用至今。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新版國歌-觀光篇(合唱版)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 :人類的原始記憶與演化》 (上)

讀《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 :人類的原始記憶與演化》(The Wild Life of Our Bodies: Predators, Parasites, and partners that shape what we are today) 羅伯.唐恩(Rob Dunn)著,楊仕音,王惟芬 譯。(上)

這是一本廢話很多的書,端從冗長的書名就可以得知。但是,讓我懂得很多新知。

人類已知並且命名的疾病有400多種,搞不清楚的疾病還有幾百種。已知的疾病當中,有些已經瞭解的很透徹,例如天花、瘧疾、小兒麻痺症,有些還是一知半解,繼續努力中。

克隆氏症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從口腔至肛門的任何部分都會發病,症狀是腹痛、腹瀉、發燒,還可能發生於腸胃道之外的合併症。是一種免疫疾病,確切病因不明,而且無法有效治療、也無法治癒,造成病人極端的痛苦。

科學家發現,克隆氏症好發於已開發國家,這些國家的公共衛生極為先進,人類的腸道寄生蟲,例如蛔蟲、蟯蟲、鉤蟲、縧蟲等幾乎都不存在人的肚子裡面。人類是否因為腸道裡缺乏寄生蟲,才引起免疫系統混亂,造成腸道發炎。畢竟,這些寄生蟲在人體內生活了幾百萬年。後來,有人做實驗,把寄生蟲放進人體腸道裡寄生,24週之後,全部24名患者的病情均獲得改善,其中的21名患者病情獲得控制。

可能的解釋是,寄生蟲生存在人體內,經過百萬年的演化,對於人類的免疫系統,會發出一種化合物,欺騙或安撫人類的免疫系統,以獲得在人體內穩定的寄居環境。這些化合物的功能,可以控制免疫系統在腸道內不致混亂、或過於活化,而因此引發腸道發炎,罹患克隆氏症。

有一位氣喘患者,從加州飛到科麥隆,在糞堆將鉤蟲殖入體內後,氣喘完全痊癒。然後,他在墨西哥販售這項服務,一位罹患克隆氏症的美國患者,驅車前去尋求治療,花了8000美金,原有的不適和症狀不藥而癒,但是健康只能維持幾個月,鉤蟲排除體外之後又必須再殖入鉤蟲。

約有1000種以上的微生物,居住在人體的消化腸道,有另外1000多種微生物居住在消化腸道以外的其他部位,絕大多數的微生物只能在原宿地生活。

抗生素的研究,大都以療效為目標,甚少考慮對人體內微生物的影響。實驗發現,白老鼠無論使用哪一種抗生素,腸道內的微生物,無論好的壞的幾乎死亡殆盡,遺留下頑強微生物,就建構一個全新的生態環境。人類的腸道和白老鼠的腸道非常相近,可見人類使用抗生素的後果,應該和白老鼠沒有兩樣。

闌尾,約和中指頭一樣大小,單口懸吊在盲腸尾端。因為闌尾炎,外科醫生切掉許多闌尾,認為闌尾可有可無。靈長類動物都有闌尾,人類的闌尾組織,比猩猩和猴子進化,所以闌尾應該是有用的器官。研究發現,腸道裡的微生物,受到外來寄生蟲、病菌或免疫系統的侵襲時,會移動到闌尾躲藏,當危機解除後,再回到原來的腸道。

公共衛生較差的城市,居民的腸道容易受寄生蟲或病菌的侵襲,腸道的微生物就跑到闌尾躲藏,闌尾和這些微生物經常互動共處,其免疫系統就相對安定。健康城市的情況相反,居民的闌尾鮮少和微生物相處,免疫系統就相對不安定,免疫系統在不安定的情形下,就常發炎,就是闌尾炎。

我們的腸胃。闌尾,約和中指頭一樣大小,單口懸吊在盲腸尾端。

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

《南渡北歸 .南渡》(下)

讀完《南渡北歸 .南渡》  岳南 著。(下)

中國在考古學方面的成就,濫觴於民國時期。陳思永、李濟、吳金鼎、夏鼐、曾昭燏(音玉)等,這幾位著名學者,留學歐美習得科學的考古技術和相關知識,回國報效國家,從基本的田野調查,到辨識文物、撰寫報告,都親力親為,領導、教育、提攜國內後輩學子。尤其在抗戰時期,對於發掘古文化,致力文物的保存,翻山越嶺,費盡千辛萬苦,為保衛中華文化而努力。著名的出土文化有:安陽殷墟遺址、龍山文化城子崖遺址、雲南蒼洱遺址、漢代崖墓等。

1910年,法國建造的滇越鐵路全線通車,這是中國第一條國際鐵路,也是雲南境內第一條鐵路。七年的建造期間,法國殖民者招募了30餘萬民工,被折磨虐待致死者近8萬人。抗戰期間,中國靠這條鐵路運補物資,貢獻很大。

最近,高中國文的文言文比例,成為輿論焦點。文學家吳宓(1894~1978年)說,李白和孟浩然的這兩首詩都是白話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歷史學家、語言學家陳寅恪,留學美國和德國,習得多國語文,任教於清華大學。文學家吳宓,留學美國五年,執教清華大學。兩位都是當代知名學者,深受國家器重和學生愛戴。七七事變後,這兩位亦師亦友的教授,從北京輾轉逃難到昆明,任教西南聯大文學院,為國家教育大業貢獻己力。1949年之後,這兩位學者都選擇了新中國,很不幸的,在文革期間慘遭迫害,身心遭受巨創,下場淒涼。

大陸時期,國民黨和共產黨各自盤算、各懷鬼胎,不能齊心抗日,半壁江山淪入日寇之手。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因腐敗,不得民心,江山拱手讓給共產黨,偏安台灣。今日,民進黨和國民黨也是機關算盡、爭權奪利,不能齊心反共。昔日嚴厲清黨、被共產黨顛覆、高唱反共抗俄的國民黨,政黨的核心理念質變,反向迎合共產黨,與共產黨唱和,拍共產黨馬屁,他日終將自取滅亡。

歷史學家、語言學家陳寅恪先生。
文學家吳宓先生。
人類學家李濟先生。
1964年12月23日,曾昭燏從南京靈谷寺北塔跳下自殺身亡,享年5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