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 :人類的原始記憶與演化》(The Wild Life of Our Bodies: Predators, Parasites, and partners that shape what we are today) 羅伯.唐恩(Rob Dunn)著,楊仕音,王惟芬 譯。(上)
這是一本廢話很多的書,端從冗長的書名就可以得知。但是,讓我懂得很多新知。
人類已知並且命名的疾病有400多種,搞不清楚的疾病還有幾百種。已知的疾病當中,有些已經瞭解的很透徹,例如天花、瘧疾、小兒麻痺症,有些還是一知半解,繼續努力中。
克隆氏症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從口腔至肛門的任何部分都會發病,症狀是腹痛、腹瀉、發燒,還可能發生於腸胃道之外的合併症。是一種免疫疾病,確切病因不明,而且無法有效治療、也無法治癒,造成病人極端的痛苦。
科學家發現,克隆氏症好發於已開發國家,這些國家的公共衛生極為先進,人類的腸道寄生蟲,例如蛔蟲、蟯蟲、鉤蟲、縧蟲等幾乎都不存在人的肚子裡面。人類是否因為腸道裡缺乏寄生蟲,才引起免疫系統混亂,造成腸道發炎。畢竟,這些寄生蟲在人體內生活了幾百萬年。後來,有人做實驗,把寄生蟲放進人體腸道裡寄生,24週之後,全部24名患者的病情均獲得改善,其中的21名患者病情獲得控制。
可能的解釋是,寄生蟲生存在人體內,經過百萬年的演化,對於人類的免疫系統,會發出一種化合物,欺騙或安撫人類的免疫系統,以獲得在人體內穩定的寄居環境。這些化合物的功能,可以控制免疫系統在腸道內不致混亂、或過於活化,而因此引發腸道發炎,罹患克隆氏症。
有一位氣喘患者,從加州飛到科麥隆,在糞堆將鉤蟲殖入體內後,氣喘完全痊癒。然後,他在墨西哥販售這項服務,一位罹患克隆氏症的美國患者,驅車前去尋求治療,花了8000美金,原有的不適和症狀不藥而癒,但是健康只能維持幾個月,鉤蟲排除體外之後又必須再殖入鉤蟲。
約有1000種以上的微生物,居住在人體的消化腸道,有另外1000多種微生物居住在消化腸道以外的其他部位,絕大多數的微生物只能在原宿地生活。
抗生素的研究,大都以療效為目標,甚少考慮對人體內微生物的影響。實驗發現,白老鼠無論使用哪一種抗生素,腸道內的微生物,無論好的壞的幾乎死亡殆盡,遺留下頑強微生物,就建構一個全新的生態環境。人類的腸道和白老鼠的腸道非常相近,可見人類使用抗生素的後果,應該和白老鼠沒有兩樣。
闌尾,約和中指頭一樣大小,單口懸吊在盲腸尾端。因為闌尾炎,外科醫生切掉許多闌尾,認為闌尾可有可無。靈長類動物都有闌尾,人類的闌尾組織,比猩猩和猴子進化,所以闌尾應該是有用的器官。研究發現,腸道裡的微生物,受到外來寄生蟲、病菌或免疫系統的侵襲時,會移動到闌尾躲藏,當危機解除後,再回到原來的腸道。
公共衛生較差的城市,居民的腸道容易受寄生蟲或病菌的侵襲,腸道的微生物就跑到闌尾躲藏,闌尾和這些微生物經常互動共處,其免疫系統就相對安定。健康城市的情況相反,居民的闌尾鮮少和微生物相處,免疫系統就相對不安定,免疫系統在不安定的情形下,就常發炎,就是闌尾炎。
我們的腸胃。闌尾,約和中指頭一樣大小,單口懸吊在盲腸尾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