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新譯孫子讀本》吳仁傑 注譯,三民書局印行。
這本書就是《孫子兵法》,距今約2500年前,春秋末年軍事學家孫武(字長卿,前545年-前470年)所著。
《孫子兵法》開啟軍事戰略思想和戰術作戰的先河,說明戰爭策略和實戰戰術應用的重要性。現存最早的《孫子兵法》版本是漢朝竹簡本,出土於1972年山東省的一個西漢墓,斷簡殘篇和宋本對照,僅存三分之一強,兩者內容大致相符。《孫子兵法》不是講三十六計的故事。
由於是古文,所以比較難讀、難理解,有些現在的中文字,在兩千五百年前不存在,因此,有些字就必須通用,例如:陳,同「陣」。戰,同「單」。這時候,訓詁學就派上用場,訓詁學者將古字今解,令讀者茅塞頓開。
《孫子兵法》所講的兵法不僅應用於軍事作戰,尤其運用在現代的商業競爭更是經典。茲節錄書中部分金句分享如下: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戰爭是國家大事,關係到人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能不審慎研究查察。
兵者,詭道也。
帶兵打仗是一種詭詐多端的行為。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百戰百勝還不算是最高明,能夠不必打仗而降服敵人,才算是高明中的高明。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以計謀取勝是上策,其次是用外交的手段取勝,再其次是用武力使敵人屈服,最下策就是攻擊敵人的城池。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了解敵人,也了解自己,身經百戰都不會有危險。不了解敵人,但是了解自己,勝負機會各半。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麼每次打戰必定都有危險。
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善於打仗的人,總是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又不放過任何擊敗敵人的機會。就是說,打勝仗的部隊總是先創造勝利的條件,然後伺機和敵人交戰,打敗仗的部隊總是先貿然和敵人交戰,然後才僥倖求勝。
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先占領戰場等待敵人來戰的,就能從容主動,後到戰場而倉促應戰者,就疲勞被動。所以善於打仗的人,就能設法驅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驅動。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作戰時,下列幾種情況應當特別注意。佔領高地的敵人,不要去仰攻。背靠山丘的敵人,不要去正面迎擊。假裝敗北逃走的敵人,不要去追擊。士氣旺盛的敵人,不要去攻擊。當作誘餌的敵人,不要上當去攻擊。退卻的敵人,不要貿然阻截。被包圍的敵人,要留一個缺口。陷入絕境的敵人,不要過分逼迫。以上都是用兵的法則。
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用兵的法則是,不要指望敵人不來攻打,而要倚靠自己有所準備,嚴陣以待;不要指望敵人不會進攻,而要倚靠自己有所準備,讓敵人無法攻克。
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了解敵人,了解自己,求勝時就不會有危險。懂得天時地利,就可以獲得萬全的勝利。
現存最早的《孫子兵法》,漢朝竹簡本。
孫武,字長卿,前545年-前470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