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普陀山 《補怛紫竹林和不肯去觀音院》

補怛紫竹林和不肯去觀音院在普陀山的同一個景區。
相傳在西元916年,有一個日本僧人慧鍔從五臺山請得觀音聖像回國,經普陀蓮花洋時,突然哪裡都是鐵蓮花,船不能通行,慧鍔以為觀音不肯東渡去日本,於是把觀音聖像供奉在當地姓張的居民家中,稱為「不肯去觀音院」,從此以後,普陀山慢慢發展成為專門供奉觀音的道場,慧鍔也成了普陀山的開山祖師,現在這間不肯去觀音寺院是後來重新修建的。

傳普陀山成為觀音道場後,香火鼎盛。有一個外地小和尚來此朝拜禮佛,但是,到了「不肯去觀音院」後,身上所帶的香燭已經用盡,虔誠的小和尚就扯出棉襖中的棉絮纏在手指上,抹上蠟燭油,點燃後開始朝拜。

但是,十指連心,小和尚痛得滿地打滾,一不小心,從潮音洞滾落到了海裏。當時所有人都認為小和尚必死無疑,然而,三天之後,一多巨大的水蓮柱將其托浮出水面。自此以後,就不斷有香客試圖用這種方式讓觀音大士現身顯靈,沒想到真的造成了許多人間悲劇。

明萬曆年間參將董永覺得這種做法有違佛家慈悲為懷、普渡眾生之本意,遂在此建“莫捨身亭”以戒捨身燃指者,都督李分,參將陳九恩豎“禁止捨身燃指碑”於亭中,如若再有人效仿,則法辦不殆,從此,這種風氣才慢慢被禁止下來。

紫竹林禪寺入口,西元1919年紫竹林禪寺修建,門口五個大字為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康有為親筆所題,康有為題庵額「補怛(悲苦的意思)紫竹林」。
紫竹林禪寺與不肯去觀音院屬於同一個景區,我站的地方就是不肯去觀音院。 
胡鐵生是書法家,胡鐵花是楚留香的朋友,另外一位胡鐵花是胡適的爸爸,擔任過台灣省台東縣長(台東直隸州知州)。
正殿。
在大陸,廟裡的香爐會被民眾當成聖物,藉由觸摸聖物再摸自己身體,祈求平安去除病痛,這香爐已經被摸的亮晶晶了
不肯去觀音院的山門,雅致、帶點日式風格。
前埕、正殿,和本地其他的院落比較起來,這裡算是迷你型的。
觀音菩薩聖像,室內禁止攝影,我在室外拍的
山門前的照壁,非常典雅
照壁上的石刻文,看起來很不錯。
明萬曆年間都督李分、參將陳九思樹立的「禁止捨身燃指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