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台灣的原住民族》

讀完《台灣的原住民族》宮本延人 著。

宮本延人(1901~87),日本民俗人類學家。一生致力於台灣原住民人類學之調查研究。1928年擔任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研究室研究助理,跟隨移川子之藏教授從事台灣原住民調查研究。

這本書是作者回憶在台工作期間的雜文總輯。那時候的高山族分為九族,平埔族也分為九族。

書中有幾項記載,是我以前沒有注意到的:
1. 在臉部刺青(黥面)表示成年、美麗,以泰雅族最具代表性。男子刺在額頭、唇下,女子刺於雙頰。
2. 埋葬採室內葬,大致上用蹲距的姿勢,把死者埋在家中的床下,各族之間略有差異。
3. 卑南、排灣、阿美族,對於青少年的訓練比較嚴格,聚集在青年會所,集中起居、活動、訓練。
4. 布農、泰雅、賽夏、曹族,有拔牙的習俗,拔掉上排左右第二門牙和犬牙,表示成年、健康、美觀。
5. 吳鳳,在日本的教科書是披黃袍,在台灣是披紅袍。作者去曹族頭目家採訪時,還是發現了整排的人頭,可能吳鳳並沒有感召那些人,或者跟本只是一個故事。
6. 布農和排灣族人,使用石板蓋房子。
7. 雅美族人,不刺青、不獵人頭、部落沒有頭目。武器和盔甲只是祭祀用,他們根本不會打仗,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族群。
8. 魯凱族人沒有姓名,只有家號,卜卦吉凶可以改家號,分家時也可以改。
9. 雅美族人沒有姓,生了長男叫做阿明,家人的稱呼就是阿明的爸爸、阿明的媽媽、阿明的阿罵,萬一阿明死掉,就可能變為阿美的爸爸、阿美的媽媽、阿美的阿罵。如此,和魯凱族一樣,很難從稱號找出族人的關係。

除了以上這些記載之外,「南島語族遷移的軌跡」這個重要的推論,和現代學界的看法是南轅北轍的。

當時的研究指出,根據部落傳說、使用工具、衣著、生活習性和語言特徵,台灣原住民族可能來自南洋。在不同的時期,南洋原住民由呂宋島經過巴丹島、蘭嶼、綠島,在台東海岸登陸,然後進入台灣山區和西部。而現代的推測則是,台灣是南島語族遷徙的起始點,南洋和大洋洲的原住民,都是由台灣遷徙出去的,這「南島語族遷移的軌跡」和日據時代的說法截然相反。

有關南島語族遷移軌跡的推論,迄今尚未獲得充分的證據足以證明,有待各學界繼續努力探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