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東京自由行 東京都美術館、日本版畫

【東京自由行二人組°2018】東京都美術館、日本版畫。

美術館位在動物園旁邊,入口在B1F。我們正午時分進館,館內的咖啡廳和餐廳已經座無虛席、一位難求,可能全上野公園的遊客都擠進來休息用餐,商店街也是人擠人。

有一個特展,需要台幣350元的門票,很多人購票進場,我們沒進去看,因為不知道是展什麼碗糕。另外有不用門票的免費展場,門可羅雀,小貓兩三隻,可見日本人的消費力和文化水準相當高。

我們去看了繪畫比賽展,參觀這個展覽日本人要門票、外國人免費。參展的上百幅作品,看得我眼花繚亂,大蓋花了一小時時間才看完,雖然我對繪畫外行,但也覺得這些畫確實畫得很好。

我們參觀了一家位於淺草的版畫畫室,老闆是加拿大老外,在東京經營畫室多年,作品是帶有浮世繪風格的木刻版畫,可以稱之為日本版畫。

除了參觀、買畫,遊客還可以付費體驗印刷版畫的樂趣,老闆詳細解說製作流程,從選購原木、製作板材、設計圖樣、雕刻板材、配色,到最終的印刷,讓我們對於版畫有了初步的認識。

展出的畫作巨幅、中幅、小幅都有。 
這是一幅得獎的作品 
臺灣的鐵路建設源自日本 ,所以日本和台灣的鐵路建築設施,看起來很相像,唯一可以辨別的應該是車廂造型和顏色
 我覺得這幅畫很好看。
參觀這個畫展日本人要門票、外國人免費。 
 套色印刷
版畫體驗營,完成作品,合影留念。左邊是老闆,右邊是遊客。 
體驗印刷著色。 
樓上工作室,印刷著色,這些是要賣錢的。
狹小的空間,坐一整天可不好受。

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東京自由行 上野動物園、公園

【東京自由行二人組°2018】上野動物園、公園。

5月4日,日本綠之日(Greenery Day),上野動物園免費入園。李董說過「免費的最貴」,意思是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天,人山人海擠爆動物園的每個角落,尤其是落落長的隊伍要看貓熊,我們是一點遊園的興致都沒有。

上野公園幅員遼闊,動物園、美術館、博物館、科博館、花園稻荷神社、東照宮、牡丹園,都在其中。公園裡有很多烏鴉,到處都聽得到呀呀呀的叫聲,還有一個烏鴉園。我們參觀了牡丹園,園裡種植了很多不同品種的牡丹,百花齊放,相互爭豔。

花園稻荷神社的成排鳥居,有點小小壯觀,但是遊客稀稀疏疏。我不清楚這神社供奉什麼神,還是有遊客在神社前拜拜許願。我們信步走到東照宮,這裡遊客很多,宮門關閉著,許多遊客對著宮門拜拜許願,旁邊的許願木牌掛得滿滿,當然,我還是不知道供奉什麼神。

上野車站旁的阿美橫町,像是台灣的傳統老街,什麼都有、什麼都賣,大白天人潮洶湧,吃的喝的、餐廳、攤販、服飾、南北貨,應有盡有。 中東人賣沙琪瑪,看起來不錯吃,我們午餐就吃這個。

 花園稻荷神社成排的鳥居。
 牡丹園,百花爭豔。
東照宮。這裡放了一個架子,手機放在架子上,按下倒數計時快門,就完成了這張照片。 
花園稻荷神社,不可越過柵欄,可以在柵欄前拜拜許願。
5月4日,日本綠之日,動物園免費進場。
人山人海的動物園。 
西鄉隆盛,明治末期的武士。明治維新廢除武士制度,武士失業成為浪人,浪人們叛變,推舉西鄉隆盛為首領,叛亂失敗,西鄉隆盛切腹。後來平反、恢復名譽成為英雄。 
科博館,我沒進去參觀,有點遺憾。給我機會下次再來。 
上野公園的星巴克,也是大排長龍。

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東京自由行 東京站、皇居

【東京自由行二人組°2018】東京站、皇居。

顧名思義,東京站就是東京火車站,皇居就是天皇居住的地方,東京站和皇居隔了一條大馬路,遙遙相對。

東京站自1914年開始營運,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美軍轟炸,局部受創,2003年日本政府列為重要文化財,是關東地區鐵路運輸的樞紐。

我搭地鐵來到東京站,在車站的地下層並沒看見洶湧的人潮,平面空間和立體設計分散了來往旅客。來到地面層,長長一棟西式建築進入眼簾,漂亮又典雅的歷史建築吸引遊客目光。東京都的大眾運輸系統便捷,在這裡,不見車水馬龍,也不見拖著厚重行李的旅客,但見漫步欣賞景色、拍照留念的遊客。

通過站前廣場,大馬路對面就是皇居。車站和皇居之間是空地,視野無礙,皇居本身就是一大片森林綠地,皇居和車站委身在高樓大廈之中,現代和古典並存,景象壯觀。

皇居位於千代田區,這裡是昔日江戶幕府將軍居住的江戶城,土地是國有財產,管理事項和皇室事務由宮內廳負責。雖然皇居的位置緊鄰運輸繁忙的東京車站,但是東京綿密的地下鐵路系統,沒有任何一條鐵道穿越皇居的地下,而全部都由周邊繞開。

日本人信仰天道,相信天皇是上天派來的,所以天皇深受人民愛戴。古今中外的皇朝,政權更迭,三歲小孩或身障人士當上皇帝,宦官、外戚、權臣就會專政,人民就會水深火熱、命運乖舛。 當今全世界君主立憲的國家,政權穩固,皇朝不會更替,而且人民應該都很愛他們的皇帝,皇帝和皇室成員都應該感到非常幸福。

 東京站,在地下層的標示牌。
 車站內的乘車指示。
東京駅的招牌。 
 東京站正立面。
遠眺東京站,讓我想起北京站的吵雜喧囂。
護城河和角樓。不知道是不是稱為角樓,紫禁城是稱為角樓,而且更漂亮、更雄偉。
位於車站對面的皇居入口,有三名警察駐守。
皇居外護城河上漂亮的橋面和橋墩。 
皇居前的空地,高樓大廈分佈在東京站的外側。砂石鋪面,據說是古時候防止刺客入侵之用,忍者走在砂石上會發出沙沙的雜音,可以讓衛戌的人提高警覺。 
大石墩,類似拒馬的功能。如果在皇居外面架設拒馬,那就太遜了,顯得天皇不親民,使用石墩,既美觀又有實際功能

2018年5月24日 星期四

《先民履跡:南科考古發現專輯》

讀完《先民履跡:南科考古發現專輯》臧振華, 李匡悌, 朱正宜 著。臺南縣政府 編印。

本書說明自1995年12月至2003年6月期間,在南部科學園區25處考古遺址的挖掘經過和紀錄。南科是臺灣考古遺址分布,密度最高 、文化層次最完整、挖掘面積最大的地區,發掘的文物多樣而且豐富。為保存出土的文物,「南科考古館」正在興建中,我很期待。

這段期間所起出最早的考古遺留,是距今約4800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末的大坌坑文化,一直到近期的西拉雅文化和明清時期漢人文化。當年這片土地距離海邊很近,因此發現貝塚、魚類耳石等生態遺物,和魚卡子、網墜等捕魚器物。 後來,因為曾文溪氾濫、泥沙堆積,海岸線逐漸遠去。也因為洪泛區泥沙堆積的保護,這些史前文物才得以保存下來。

有許多墓葬區,並且有多樣的墓葬方式。頭向南、仰身直肢、無葬具,是最普遍的方式,也有頭向北、俯身直肢、側身曲肢。大部份的墓葬都沒有葬具,如果有,最普遍的葬具是甕棺,大多是葬小孩子。就是拿一個陶罐,把底部敲破,把屍體放進去,口部和底部再用陶片或陶罐蓋蓋起來,如果孩子大一點,就用兩個陶罐,底部敲破,底對底併起來裝。墓葬區發現嬰幼兒的比例很高,在古代應該是正常現象。

木棺很少見,而且不是用整片木板,是用一片一片的木板組合起來,挖掘時木板都已經碳化,看不到木板,只見泥土裡黑褐色痕跡。

部份遺骸的口鼻部或臉部有陶片覆蓋,也有陶片墊在臉下,可能是習俗。陪葬物大多是陶甕、陶罐,還有網墜、紡輪、貝環、陶環、管珠等陪葬品。從遺骸發現有拔牙的習俗,拔掉上面左右兩邊的第二門牙和第一犬齒,現在的原住民也有相同的拔牙習俗,我不知道這兩者之間有沒有關聯,因為我讀過的書和文章都說,台灣新舊石器時代的考古文物,和現在台灣原住民都沒有關係。

發現從頸椎斷裂的無首遺骸,和骨頭裡卡了四支箭鏃的遺骸,這四支箭鏃都是從身後進入體內,可見當時就有激烈的戰鬥發生。發現完整的犬隻遺骸,有的在墓葬區,也有在貝塚灰坑,被當作是垃圾。垃圾堆裡發現魚骨、豬骨、鹿骨,沒有牛和羊,可見當時的動物生態。

距今約300-500年的西拉雅文化層,發現的陶器和青花瓷殘件,和同期大陸漢人的器物相仿,花蓮崇德遺址也發現相同器物,可見當時的交易網絡已經非常遼闊。

南科園區出土的考古遺留,區分為六個文化、十一個分期,紀錄如下。

一 大坌坑文化
1 菓葉期 4800-4200年前
二 牛稠子文化
2 鎖港期 4200-3800年前
3 牛稠子期 3800-3300年前
三 大湖文化
4 大湖期 3300-2800年前
5 烏山頭期 2800-2000年前
6 魚寮期 2000-1800年前
四 蔦松文化
7 鞍子期 1800-1400年前
8 蔦松期 1400-1000年前
9 看西期 1000-500年前
五 西拉雅文化 500-300年前
六 明清漢人文化


《先民履跡:南科考古發現專輯》臧振華, 李匡悌, 朱正宜 著。臺南縣政府 編印。 
鳥瞰圖,圖中間和左下有橫向一排排的柱洞,柱子撐起的是當時住民居住的房屋,應該是干闌式建築。
台灣史前博物館南科館
南科道爺遺址出土的完整漢人大墓,估計距今約300年
頸部有硨磲貝製成的飾品,臉部也有貝殼飾品覆蓋,都是陪葬品。 
碳化的小米,台灣發現最早的小米。 
台灣發現最早的人骨,約4800年前的大坌坑文化。
台灣第一狗小黑,2000年在台南善化南關里出土,距今約4500年,未來將收藏在史前博物館南科館展出。

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東京自由行 我見我聞

【東京自由行二人組°2018】我見我聞。

1300萬人口的大都市,有許多令我驚奇的事物。

請看照片說明。

機場的貴賓室。不論是信用卡的貴賓,還是航空公司的貴賓,會在機場貴賓室打卡的人,都是「中咖」。有錢有勢的大咖,不屑打卡,沒錢沒勢的小咖,進不了貴賓室,只有不大不小的中咖,才會在貴賓室打卡,趁機向朋友炫耀一番。 
路邊很多自動販賣機,賣飲料居多,這台賣香菸。
日本的導盲磚做得很確實,十字路口的行人穿越道、人行道、樓梯、車站、機場、商業大樓、購物中心,都可看到鋪設良好的導盲磚。

1993年我到大阪旅遊時,住的飯店就見過這種設計,節省空間,也節省用水,真是巧思。我沒在台灣見過,也不曾在其他地方看過,除了日本。
經常在沒人沒車的小巷弄內,看到這樣的景象,這可能是一家人氣餐廳,不是只有台灣人愛排隊,日本人也愛排隊。也許這麼說不對,也許這些都是愛排隊的台灣人。
很訝異東京的街道也會見到這樣的景象。 
這家公司的員工打麻將,一定都不會贏。

在東京地鐵,我沒有印象看過電梯,甚至很多出入口都沒有電扶梯,可能是東京地鐵挖的不夠深,有些站在B1就是月台了,不像台北和高雄,B1是穿堂層,B2才是搭車月台,而且,至少一個出入口有電梯。 
位於東京車站地下樓的交通示意圖,看得我眼花繚亂,也很佩服車站官方願意幫遊客畫這麼詳細的交通路線圖,當然,也可以到櫃台拿書面資料。 
東京市區路邊停車格很少,只要有空地,大都會規劃成停車位。這片空地只有一個車位,白天8點到晚上8點,停車費每小時約新台幣180元。
路上看到建築工地,不但將工地或建物掩護的周密紮實,也都會貼出這一大堆告示,這些可能都是依法必須申請的許可事項。
看到地鐵車廂座位下的這些裝置,不知道是不是暖氣出口?
如果在台灣,二話不說,這一定是市集,台灣的擺攤文化、夜市文化就是如此,賣雜貨、賣吃的、喝的。這是假日的上野公園,這一大片攤商都是書商、都是賣書、賣文具的。我深信日本人的書香文化高於台灣。 
東京藏前的柑子店,台灣的柑子店也是這個樣子,因為昔日的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 
東京繼1964年主辦夏季奧運會之後,再次獲得2020年的夏季奧運會主辦權,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見這兩幅貼圖,這是東京人的榮耀。
貼在地鐵的車廂門上。發現車站或車廂有可疑的事物時,請立即通知站務人員或行車人員,感謝您的配合。
東京市區觀光巴士,高雄有,台北也有,我經常看到高雄的觀光巴士載著空氣在市區閒逛,這台觀光巴士看起來也是載著空氣。 
這是成田機場的班機看板,可能是我沒見過大世面,總覺得這機場很大。就我所知,紐約的JFK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